爱尔兰高校科研创新与创业孵化实践
2020-10-23  16:45:32

       纵观爱尔兰经济发展历程,其从以农业为基础的内向型经济成功转变成以知识为基础的高技术出口型经济,靠的是对外开放和科技创新;爱尔兰经济从金融危机中得以迅速恢复并保持稳固的高增长势头,爱尔兰政府重视科技创新、大力扶持创新创业的做法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爱尔兰高校尤其是理工学院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破院校、企业和学科交叉的壁垒,促进跨学科、跨部门的深度合作,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相继成立了科研创新中心和创业孵化中心,从而大大地提升了大学的科研创新和应用研究能力,促进科研成果的加速转化,扶持了一大批初创企业,并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一、爱尔兰创新创业的特点


(一)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奠定创新创业体制基础

爱尔兰现行的国家创新体系分为决策层、操作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具有层次分明、职责清晰、相互协同、运行高效的特点。爱尔兰国家创新体系的决策层面主要由政府内阁和经济复苏及就业内阁委员会构成,负责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制定;操作层面主要由政府各部门及其下属的机构构成,负责研究制定科技创新政策、出台科技创新规划和计划,以及组织管理科技创新项目等;执行层面则是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即高等学校、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

2011年爱尔兰因债务危机提前大选,新政府上台后将经济复苏及推动就业作为首要任务,更加强调科技创新在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中的作用,调整了国家科技管理体系,将“科技创新内阁委员会”改为“经济复苏及就业内阁委员会”,将“教育与科学部”改为“教育与技能部”,加强了原“企业贸易就业部”的科技创新管理职能,将其改为“就业企业创新部”,在操作层面使得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

简洁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为爱尔兰创新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初以来,爱尔兰通过吸引外资和鼓励创新创业,创造了13.8万个新就业岗位,仅2015年由就业企业创新部支持的企业创造了2.2万个就业岗位。

(二)制定科技创新规划,明确创新创业重点

爱尔兰企业贸易就业部于2006年发布了《2006-2013年科技与创新战略》,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发展知识经济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措施和行动计划。

2015年底,爱尔兰政府发布了《创新2020——科学技术研发战略》(《创新2020战略》),旨在使爱尔兰成为全球创新的领导者,实现强劲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更好的社会发展。爱尔兰总理肯尼在该战略发布会上的致辞指出:“《创新2020战略》是爱尔兰通过创造新的研究岗位和就业机会保持经济恢复计划的关键要素。它提出了一个愿景,即爱尔兰将成为全球创新领导者,未来科学技术研发都要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三)集中创新资源,加大对重点产业领域研发活动的支持

作为一个小经济体,爱尔兰对科技领域的支持没有采取“撒胡椒面”式的方式,而是选择一些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重点领域给予集中支持,以取得重大突破。经过对重点领域的长期持续支持,爱尔兰逐渐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领先优势。据爱尔兰科学基金会介绍,爱尔兰科研水平在国际上的排名已由2003年的第36位跃升到2014年的第16位,某些领域的研究水平居世界前列。根据汤姆森路透集团的最新《核心科学指标》,从篇均论文的引用率看,爱尔兰纳米科学位居世界第一,计算机科学和免疫学位居世界第二,动物和奶制品研究位居世界第三,材料科学位居世界第五。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爱尔兰政府在重视基础研究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产业的转型发展,大力发展信息和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推动爱尔兰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为提升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爱尔兰科学基金会在全国范围内择优支持成立了12家研究中心,研究领域涉及大数据、软件、可再生能源、新材料、环保和功能食品、医疗器械以及生物医药等;爱尔兰科学基金会将投入3.55亿欧元支持这些研究中心的建设,同时要求研究中心必须与企业合作开展研发。目前,产业界承诺的投入超过1.9亿欧元,已经有超过200家企业与这些研究中心合作,达成252项合作研究合同。

(四)大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推动创新创业

为了使政府资助的研发活动产生经济价值,爱尔兰就业企业创新部所属的企贸局(EI)资助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这些技术中心是由企业建立并运营的合作实体。他们借助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高质量研究人员,开展以市场为导向且能够使产业受益的战略研发工作。爱尔兰一共建立了15个企业技术中心:乳品技术加工中心、生物提炼与生物能源技术中心、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应用纳米技术中心、复合材料技术中心、微电子技术中心、食品技术中心、制造业研究中心、国际能源研究中心、创新学习技术中心、云计算技术中心、金融服务技术中心、互联医疗技术中心、数据分析技术中心、制药技术中心。每个技术中心可以连续5年每年获得100万欧元的经费支持。

爱尔兰企贸局通过“创新伙伴关系计划”,支持企业与高校或政府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发,帮助企业从全国研究机构获得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开发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工艺和服务,产生新的技术诀窍。单个项目经费可到达25万欧元,最高可支付80%的研发项目成本。

为支持小企业创新活动,帮助小企业从高校或政府研究机构获取专业化的知识服务,爱尔兰企贸局引入了发放“创新券”的做法,每张创新券价值5000欧元,小企业可以用创新券购买外部服务。

(五)加大对科研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创造更多高技能岗位

金融危机爆发后,爱尔兰政府为了恢复经济增长和保持稳定的社会发展,于2012年开始实施“就业行动计划”,通过跨部门协调方式,采取了改善金融环境、降低商业成本、鼓励重大创新等一系列措施,以减少失业人口,提高就业率。爱尔兰失业率已经从最高的15.1%下降到 2016年2月份的8.8%,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值。

爱尔兰科学研究学位和高层次人才的可获得性在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岗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爱尔兰计划到2018年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高等教育毕业生数量增加到13,800人,以确保爱尔兰有足够的从事科学技术职业的人力资源,有足够的高层次人才能够持续开展科研活动。爱尔兰科学基金会准备实施“目标研究员吸引计划”,引进国际上一流的能源研究人员;通过“产业研究员”项目,培训能够符合产业就业需求的研究型人才;通过加强对科研团队的培训,使更多的人才能够开办自己的公司。


 二、爱尔兰高校科研创新与创业孵化的特点


(一)政府政策、经费支持科研创新及应用研究

爱尔兰企贸局本着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投入大量资金推动企业、行业与学校合作,尤其是支持理工学院科研创新、特别是应用研究。由爱尔兰企贸局牵头,14所理工学院参与的“科技门户计划”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所谓“科技门户”是指由EI牵头,以各理工学院的人才保障和研究经验为依托、借助产业界的资金支持而创立的科研中心。这样的科研中心有15个,为300多个新建和成长中的企业提供空间、设备以及产品研发等必要条件。这些科研中心所进行的科研项目,有一大部分直接来自产业界在发展过程中新近遇到的问题。而这些科研中心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也不会面临任何“创新转化”的瓶颈,而是第一时间就会被市场消化,成为实打实的生产力。

另外欧洲地平线2020计划用800亿欧元支持应用研究,也带给爱尔兰理工学院应用研究新的契机。我们访问的都柏林理工学院(DIT)、阿斯隆理工学院(AIT)和高威梅奥理工学院(GMIT)等从政府拿到的科研经费排名都比较靠前,说明理工学院在应用研究方面比较积极也有一定的优势。

(二)注重面向行业企业的应用研究和开发

爱尔兰十四所理工学院的研究都有着很强的创新性和产业性。如GMIT有两所商业发明中心(海洋和淡水研究中心、医疗器械科技中心),研究经费除政府投入外,客户公司企业募集投资资金达到8千万欧元。GMIT研究活动的重点放在实现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与行业界和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提供创新产出。GMIT的海洋和淡水的应用研究与当前国家和国际研究重点密切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高生产力;医疗器械科技中心的研究提供来自于临床有关的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临床体外模拟解剖模型,用于评估和开发新的植入性医疗器械。

爱尔兰理工学院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准确的科研定位,不同的学校研究方向各有侧重。这些理工学院把“为社会解决问题而研究”作为自己科研的理念,而不是像高威大学等把“为人类未来发展而研究”作为科研工作的理念。爱尔兰理工学院在具体的科研实践过程中,紧密围绕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问题科研,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业转化。其强调的是应用性研究,而不是以创造新知识为主的基础研究,目标是将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和服务。它的研究开发与企业需求紧密相关,并与企业合作进行。其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业界赞助,重点解决产业中存在的难题以及面临的挑战。学校一般设有专门的“科学研究服务办公室”和“科学技术转让办公室”。

(三)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爱尔兰高校普遍重视创新精神的培育,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帮助。

高威大学(NUIG)负责人对创新有着深刻的理解,提出学校的目标“要成为爱尔兰最优秀的创新和创业者”。学校全力推进大学创新研究和孵化器建设,2015年学校与黑石集团合作,黑石投入120万欧元支持成立了校企合作机构,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技术技能,两年多来开展创新创业培训30多次,参与学生4500多人,2017年就有1500多学生参与创业培训,40%为国际学生。该校学生多次在爱尔兰国家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大奖。

NUIG的创新创业中心把“激励创新”作为办学宗旨,为学生提供管理科学和工程创新创业选修课;要求本科生必须参加老师或企业的科学研究,爱尔兰企贸局设立本科生研究奖,为学生获得研究经验提供帮助。这些完备的教学设计和体制机制,成为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保障。NUIG的就业率一直在爱尔兰大学中处于领先地位,毕业生就业率为96%,在欧洲也名列前茅。

(四)注重人才引进及平台搭建

爱尔兰政府对高校研发投入很大。高校人才引进政策、机制多样灵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高校教师热爱学生,爱岗敬业,责任心特别强,不用扬鞭自奋蹄。各高校都能根据社会、企业、商业界的需要建设大批模拟仿真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科学研究搭建了高水平平台。高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研发直接与社区、企业、商业界密切结合、直接对接,真正做到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五)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成为初创企业成功的摇篮

DIT、AIT、GMIT的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影响。一是成立时间较长,各理工学院的孵化中心都成立了5 年以上,其中DIT的成立了17年,二是孵化规模较大,每所理工学院孵化中心都有近30-60个初创企业在循环孵化,其中DIT总计培育出了400个企业;三是管理运行规范,各中心都建立了从进孵项目遴选到孵化毕业企业的程序和制度;四是面向学校和社会开放,孵化中心不仅针对本校师生,社会上任何有创业意愿的人,只有符合相关要求都可以进入中心进行创业孵化。初创企业在进入中心之后,政府会提供大约15,000欧元的启动基金,中心会给予专业的指导并提供专业的服务,直到孵化成功。所以这种孵化中心真正做到了以现有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潜在资源,建立了更好的伙伴关系,促进初创企业快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助力。

如DIT创业孵化中心(DIT Hothouse Incubation)的“New Frontiers”孵化流程:首先明确遴选条件,一是项目有技术含量或技术专利证书,二是所转化的产品必须是出口导向,三是公司资金流动在50万~100万欧元、3-5年后能创造出5个以上的工作岗位,四必须证明产品有良好的市场前程。具备以上条件,经遴选之后即进入孵化第一阶段,此阶段时间为8-10周,创业者可以兼职创业,中心会提供办公场所,邀请业界成功的从业者向初创者授课,以提升创业者的创业知识和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论证;如项目值得进一步孵化则进入第二阶段,此阶段要求创业者全职进入中心孵化,时间为期6个月,在此期间中心会从国家企贸局专家库中聘请创业导师,一对一帮助创业者拿出一个完整的招商引资计划书,中心和企贸局专家以及当地企贸局官员共同讨论决定项目能否进入下一阶段;第三阶段主要是要引进投资,让企业能进入一个自身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不能引进投资,还可以到LEO申请国家对公司的再投入,最多每月1万欧元,时长1-2年;如未申请到LEO投入,最后还可以向企贸局申请25,000欧元左右的资助。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孵化,大约有60%~70%的企业能较顺利地进入市场,其中30%左右的企业能得良好的发展。


 三、对我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一)政府层面

1.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促进创新创业快速发展

爱尔兰曾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对外开放是爱尔兰经济转型成功的捷径。作为欧盟成员国,爱尔兰积极依赖欧盟大市场,并成功成为非欧盟国家进入欧洲市场的桥梁和“桥头堡”。爱尔兰政府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大批外资企业在爱尔兰投资发展。政府对企业统一征收12.5%的所得税,比其他欧盟国家有较大幅度的优惠,这对跨国公司有着极大的吸引力。目前爱尔兰已经成为引进外资最多的欧洲国家之一。

爱尔兰人口仅占欧洲的1%,每年却吸引了欧洲全部外来投资的6%。许多世界500强企业都将其欧洲总部设在爱尔兰。微软、亚马逊、谷歌和苹果等跨国公司,中国的华为、腾讯等企业已经进驻爱尔兰。爱尔兰从2006年起引入了全球第一个符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税收政策的“知识发展盒”,吸引海外高技术企业投资爱尔兰,同时也鼓励本土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活动。

2.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在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方面,爱尔兰公共财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爱尔兰政府实施的“商业拓展计划”和“种子基金”已经成为科技创业型企业最重要的投资来源,政府投资风险基金成为初创企业的重要资金渠道,也为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提供了催化剂,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爱尔兰政府提供的种子基金,如果初创企业最终失败,政府不会追讨投资;如果创业成功则可以壮大创业基金的规模。这些政策极大地鼓励了年轻大学毕业生创业,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3.健全创新创业法规制度,切实做到校企合作有法可依

校企合作必须充分考虑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找准双方的合作纽带,在法律的框架下发挥出校企双方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爱尔兰理工学院校企合作做得比较好,首先得益于法律保障。实际上我国在职业教育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了共识,但在深入推进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或者障碍,归根到底,在国家层面校企合作是无法可依的。事实上,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条例,这些地方的校企合作就明显处于优势。反之,仅靠关系、人脉的合作注定就是肤浅的、局部的。

(二)市场层面

1.积极发挥市场在促进科技创新中的内动力作用

科技创新是创新创业的源泉,爱尔兰积极发挥市场在促进科技创新的内动力作用,根据市场变化和需求引领科技创新,并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领域。20世纪90年代开始,爱尔兰政府相继成立了科学基金会、企业局和高等教育局等半官方机构,通过这些机构对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开展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进行指导协调。进入新世纪,爱尔兰政府根据市场导向先后两次发布科技创新战略,制定近中期科技发展规划,引导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同时,爱尔兰政府十分重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产业的知识密集度。如今爱尔兰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成为创新型国家。

2.积极发挥市场在校企合作中的联结作用

爱尔兰国家规定理工学院只做应用型的研究,爱尔兰企贸局的支持项目均为成果转化或应用化的项目,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国家政府主管部门在规划和发布项目时,要征集面向中小微企业实际应用问题的项目,当然高校也需要主动出击,把它们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有所为,有所不为,客观冷静,准确定位。而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结主要是市场需求,爱尔兰政府在支持成果转化和应用化的项目时,积极发挥了市场在校企合作中的联结作用。

3.积极发挥市场在人才吸引方面的保证作用

爱尔兰的发展得益于拥有大批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力资源。爱尔兰政府意识到,作为一个小岛国,要想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必须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兴办高技术企业。20世纪70年代起,爱尔兰政府开始大幅度增加教育投资,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国家公共教育投入强度居西方国家前列。在瑞士洛桑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爱尔兰被评为“欧洲教育质量最高的国家”。另外,爱尔兰政府积极吸引海外高素质人才,鼓励海外留学和工作的移民回国创业。爱尔兰居住在海外的侨民数量众多,在美国有4000万爱尔兰后裔,其中很多都是美国经济、科技和政治界的杰出人士。不少大型跨国公司的创始人或掌门人具有爱尔兰血统,到爱尔兰投资成了这些侨民“认祖归宗”的首选,仅美国在爱尔兰投资的企业就达500余家,这一数字还在逐年增加。为了吸引和使用海外人才,爱尔兰政府、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都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吸引了大量外籍高层次人才来爱尔兰就业或创业,给他们提供各种工作优惠条件。这些人员带来了最新的技术和急需的资金,为爱尔兰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高校层面

1.重构科研组织形式,激发高校协同创新能力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高校的研究人员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热情并不高,多数科研人员更多地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并不关心科技成果是否能够转化。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职称评审与业绩考核体系的不完善,组织结构缺乏活力,未能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

高校在科技创新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灵活、高效的科研组织形式。我们有必要借鉴爱尔兰高等教育经验,逐步改变我国大学传统的“校-院-系”直线式科研组织机构,以学科和重大科研问题为导向构建新型科研平台,促进人员和资源等要素交叉流动和学科融合。完善科技创新政策,突出政策在整合科技资源、提供良好科研环境中的突出作用。

2.建立以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实行教师分类考核

地方高校的科学研究必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以应用为驱动、问题为导向组织科学研究,主动融入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企业的创新活动,广泛地开展科技交流、技术推广、科技评估与鉴证、技术咨询、工业设计等科技服务。积极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改革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建立以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健全由市场和用户广泛参与的开放评价机制。

正确理解科研与教学关系,实行教师分类管理和考核。实行教师分类管理和考核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应用技术型学校教师,应重点考核其教学能力,科研方面不要求或仅考核其研究对解决行业实际难题能力及专利情况。对于研究型大学教师,应实行分类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个人专长,确保教学质量。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