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新花城》:听,我们的青春之歌
2022-05-10  14:42:59

百年芳华,青春万岁。

今天是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的盛大日子。翻开历史的长卷,1922年5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园举行。这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一个先进的青年团组织从此诞生。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向青年发出号召:“希望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一百年来,中国共青团广泛汇聚青年力量,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谱写出中国青年运动的壮美篇章。

中国共青团百年征程的起点,历史选择了广州。无论是在血与火交织的革命年代、改革开放的燃情岁月,还是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广州始终走在前列,成为中国青年运动的活跃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州青年先后组织成立广州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等社团,开展抗日宣传、举行游行示威、捐助军用物资以及组织武装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州的青年突击队、青年垦荒队,奋战在生产劳动第一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广州,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青年来此建功立业,他们改革创新、锐意争先,全国首条志愿者服务热线、成人宣誓仪式、“大拇指”“木棉红”等,成为全国青年活动的标杆;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脚踏实地,以梦为马,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创业创优、乡村振兴等伟大实践中续写精彩的青春篇章……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事业,激励着我们继往开来。百年前群英云集的团一大会场上,那些青春激昂的声音和奋进的精神早已融入广州青年的血脉,生生不息,赓续传承。如今,这股精神也将引领广大青年不懈奋斗,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力奔跑的主力军,为推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青春力量,为共青团事业争取更大荣光。(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

匠心打磨

年轻人当上“老师傅” 坚守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仍有一些人坚守着祖辈传承下来的技艺,其中就包括像陈泽锟这样坚守红木家具制作技艺的年轻人。年仅25岁的他,已与木头打交道10年,是家中工厂最年轻的“老师傅”。

陈泽锟出生在白云区江高镇大岭村,村里很多人都从事红木家具制作,包括陈泽锟的父亲。一件红木家具的完成,要经历开料、放样、划线、加工、组装、打磨、成形等十几道工序,其中开料又是个“力气活”,但陈泽锟一点都不觉得累,还越干越开心。

2015年,陈泽锟报读了广州轻工技师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在学校里,陈泽锟得到了系统的学习,并在老师的推荐下参加了世界技能大赛的选拔。凭借过硬的木工基础,经过层层选拔,他获得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的资格,最终斩获优胜奖。

世界技能大赛给陈泽锟带来了先进的国际标准——精细木工项目主要考核作品的精细度,在保证作品完成度的同时,误差不能超过0.3毫米,有的地方甚至要求误差不超过0.15毫米。在他看来,机械化生产的工业时代,传统木匠的就业空间虽有所压缩,但也凸显了高端定制产品的价值。为此,陈泽锟创立了木艺文化公司,主打高端定制红木产品,要求每个产品都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制作。陈泽锟还把先进标准用于改良传统工艺,如把摇椅的榫卯结构,由传统的掌口榫改为燕尾榫等。

“我想让更多年轻人知道这个职业是有前景的。”陈泽锟说,现在正在筹备培训班,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木工、喜欢木工。(何颖思)

统筹/陶开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谭敏、方晴、汤南、林霞虹、陈钧圣、何瑞琪、卜松竹、何颖思、何钻莹 通讯员 潘玉菲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雅诗


网址链接: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2/05/10/115be1857a5c4dd388833d5af0f9beff.html?channel=weixin